0%

今天来学习栈。

如何理解“栈”

后进者先出,先进者后出,这就是典型的”栈“结构。

当某个数据集合只涉及在一端插入和删除数据,并且满足后进先出、先进后出的特性,这是就应该首选”栈“这种数据结构。

如何实现一个“栈”

栈既可以用数组来实现,也可以用链表来实现。用数组实现的栈,叫做顺序栈,用链表实现的栈,叫做链式栈

基于数组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class ArrayStack(object):

def __init__(self, n):
self.items = []
self.length = n

def push(self, item: str) -> bool:
if len(self.items) == self.length:
return False
self.items.insert(0, item)
return True

def pop(self) -> str:
if len(self.items) > 0:
return self.items.pop(0)
return '栈为空'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stack = ArrayStack(8)
for i in range(10):
a.push(str(i))
print(a.items)
for i in range(10):
print(a.pop())

基于链表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class Node(object):

def __init__(self, data, next_node=None):
self.data = data
self.next = next_node


class LinkedStack(object):
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__head = None

def push(self, value):
node = Node(value)
node.next = self.__head
self.__head = node

def pop(self):
if self.__head:
data = self.__head.data
self.__head = self.__head.next
return data

def __repr__(self):
cur = self.__head
data = []
while cur:
data.append(cur.data)
cur = cur.next
return '->'.join(data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stack = LinkedStack()
for i in range(10):
stack.push(str(i))

print(stack)

for i in range(10):
print(stack.pop(), end='')

时间复杂度O(1),空间复杂度O(1)

支持动态扩容的顺序栈

当数组空间不够时,我们就重新申请一块更大的内存,将原来数组中数据统统拷贝过去。这样就实现了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。

所以如果要实现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栈,只需要底层依赖一个支持动态扩容的数组就可以了。当栈满了之后,我们就申请一个更大的数组,将原来的数组搬移到新数组中。

实际上,支持动态扩容的顺序栈,平时开发中并不常用到。这里还是重点练习一下复杂度分析。

复杂度分析

对于出栈操作来说,不会涉及内存的重新申请和数据的搬移,所以出栈的时间复杂度仍然是O(1)

对于入栈操作来说,当栈中有空闲空间时,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是O(1),当空间不够时,就需要重新申请内存和数据搬移,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是O(n)

利用摊还分析法来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。为了分析的方便,做一些假设和定义:

  • 栈空间不够时,重新申请一个是原来大小两倍的数组;
  • 为了简化分析,假设只有入栈操作没有出栈操作;
  • 定义不涉及内存搬移的入栈操作为simple-push操作,时间复杂度为O(1)

如果当前栈大小为K,并且已满,当再有新的数据要入栈时,就需要重新申请2倍大小的内存,并且做K个数据的搬移操作,然后再入栈。但是,接下来的K-1次入栈操作,都不需要再重新申请内存和搬移数据,所以这K-1次入栈操作都只需要一个simple-push操作就可以完成。

这里有一个疑惑点,为什么是K-1次入栈操作?分析,当前栈大小为K,并且已满。当K+1次入栈时,触发内存申请(申请空间为2K)和数据搬移(K个数据)操作,然后再将K+1个元素入栈,接下来的2K-K-1=K-1次入栈操作不需要触发内存申请和数据搬移。

结论:均摊时间复杂度一般都等于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。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,入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O都是O(1),只有在个别时刻才会退化为O(n),所以把耗时多的入栈操作时间均摊到其他入栈操作上,平均情况下的耗时就接近O(1)

栈在函数调用中的应用

栈比较经典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函数调用栈

操作系统给每个线程分配了一块独立的内存空间,这块内存被组织成“栈”这种结构,用来存储函数调用时的临时变量。每进入一个函数,就会将临时变量作为一个栈帧入栈,当被调用函数执行完成,返回之后,将这个函数对应的栈帧出栈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int main() {
int a = 1;
int ret = 0;
int res = 0;
ret = add(3, 5);
res = a + ret;
printf("%d", res);
reuturn 0;
}

int add(int x, int y) {
int sum = 0;
sum = x + y;
return sum;
}

在执行到add()函数时,函数调用栈的情况

这里有一个疑惑点,为什么x=3y=5sum=0先入栈,翻了翻评论,应该是因为xy是函数参数,所以先入栈。

栈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

栈的另一个应用场景,表达式求值

实际上,编译器就是通过两个栈来实现的。其中一个保存操作数的栈,另一个是保存运算符的栈。我们从左向右遍历表达式,当遇到数字,我们就直接压入操作数栈;当遇到运算符,就与运算符栈的栈顶元素进行比较。

如果比运算符栈顶元素的优先级高,就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(为了拿到下一个操作数);如果比运算符栈顶元素的优先级低或相同,从运算符栈中取栈顶运算符,从操作数栈的栈顶取2个操作数,然后进行运算,再把计算完的结果压入操作数栈,继续比较。

后缀(逆波兰)表达式定义

9+(3-1)*3+10/2用后缀表示法表示9 3 1 - 3 * 10 2 / +

叫后缀的原因在于所有的符号都是在要运算数字的后面出现

后缀表达式计算结果

后缀表达式:9 3 1 - 3 * 10 2 / +

规则:从左到右遍历表达式的每个数字和符号,遇到是数字就进栈,遇到是符号,就将处于栈顶两个数字出栈,进行运算,运算结果进栈,一直到最终获得结果。

代码

待补充...

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

平时所用的标准四则运算表达式,9+(3-1)*3+10/2叫做中缀表达式。

规则:从左到右遍历中缀表达式的每个数字和符号,若是数字就输出,即成为后缀表达式的一部分;若是符号,则判断其与栈顶符号的优先级,是右括号或优先级不高于栈顶符号,则栈顶元素依次出栈并输出,并将当前符号进栈,一直到最终输出后缀表达式为止。

代码

待补充...

栈在括号匹配中的应用

思路:用栈来保存未匹配的左括号,从左到右依次扫描字符串。当扫描到左括号时,则将其压入栈中;当扫描到右括号时,从栈顶取出一个左括号。如果能够匹配,比如()[]{}匹配,则继续扫描剩下的字符串。如果扫描的过程中,遇到不能配对的右括号,或者栈中没有数据,则说明为非法格式。

代码

待补充...

解答开篇

如何实现浏览器的前进、后退功能?

思路:使用两个栈,X和Y,我们把首次浏览的页面依次压入栈X,点击后退按钮时,再依次从栈X中出栈,并将出栈的数据依次放入栈Y。当我们点击前进按钮时,我们依次从栈Y中取出数据,放入栈X中。当栈X没有数据时,那就说明没有页面可以继续后退浏览了。当栈Y中没有数据,那就说明没有页面可以点击前进按钮浏览了。

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import sys
sys.path.append('LinkedStack.py')
from LinkedStack import LinkedStack


class NewLinkedStack(LinkedStack):

def is_empty(self):
return not self._head


class Browser:

def __init__(self):
# 存储要后退的页面
self.x = NewLinkedStack()
# 存储要前进的页面
self.y = NewLinkedStack()

def can_forward(self):
"""
是否可以前进
:return:
"""
if self.y.is_empty():
return False
return True

def can_back(self):
"""
是否可以后退
:return:
"""
if self.x.is_empty():
return False
return True

def open(self, url):
"""
打开页面
:return:
"""
print('Open new url: {}'.format(url))
# 将浏览过的页面压入栈x
self.x.push(url)

def back(self):
"""
后退
:return:
"""
if self.x.is_empty():
return

# 将浏览过的url从栈x拿出来 实现后退
url = self.x.pop()
self.y.push(url)
print('back: {}'.format(url))

def forward(self):
"""
前进
:return:
"""
if self.y.is_empty():
return

# 将后退的页面从栈y拿出来 实现前进
url = self.y.pop()
self.x.push(url)
print('forward: {}'.format(url)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browser = Browser()
browser.open('a')
browser.open('b')
browser.open('c')
if browser.can_back():
browser.back()

if browser.can_forward():
browser.forward()

browser.back()
browser.back()
browser.back()

感受

  1. 写这些代码特别锻炼自己抽象能力。

课后思考

  1. 为什么函数调用要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?用其他数据结构不行吗?

    以下答案来自评论区置顶

    其实,我们不一定非要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,只不过如果这个函数调用符合后进先出的特性,用栈这种数据结构来实现,是最顺理成章的选择。

    从调用函数进入被调用函数,对于数据来说,变化的是什么呢?是作用域。所以根本上,只要能保证每进入一个新的函数,都是一个新的作用域就可以。而要实现这个,用栈就非常方便。在进入被调用函数的时候,分配一段栈空间给这个函数的变量,在函数结束的时候,将栈顶复位,正好回到调用函数的作用域内。

  2. JVM内存管理中有个“堆栈”的概念。栈内存用来存储局部变量和方法调用,堆内存用来存储Java中的对象。那么JVM里面的“栈”跟我们这里说的“栈”是不是一回事,如果不是,那它为什么又叫作“栈”呢?

    以下答案来自评论区置顶

    内存中的堆栈和数据结构堆栈不是一个概念,可以说内存中的堆栈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区,数据结构中的堆栈是抽象的数据存储结构。

    内存空间在逻辑上分为三部分:代码区、静态数据区和动态数据区。动态数据区又分为栈区和堆区。

    • 代码区:存储方法体的二进制代码。高级调度(作业调度)、中级调度(内存调度)、低级调度(进程调度)控制代码区执行代码的切换。

    • 静态数据区:存储全局变量、静态变量、常量。常量包括final修饰的常量和String常量。系统自动分配和回收。

    • 动态数据区:

      • 栈区:存储运行方法的形参、局部变量、返回值。由系统自动分配和回收。
      • 堆区:new一个对象的引用或地址存储在栈区,指向该对象存储在堆区中的真实数据。

参考链接:

  1. 栈的应用——四则运算表达式求值
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